来源:作者微信公众号《虎眼视界》
长沙居民自建房倒塌事件,让全国人民再次把目光举向城中村。
绵阳最早的一批城中村是沿江村、卸营坝、南河坝,接着又是花园片区、高水、圣水片区,之后又延伸到双碑、普明,再到永兴、园艺、塘汛片区。
绵阳的城中村最早都是城乡结合部,慢慢演变到城中村甚至城中心。比如御营坝、南河坝在90年代初,村民们还在相互打招呼:“走,要进城去耍不?”
而现在,已经是城市的核心。
城中村既是时代变迁的缩影,也是城市慢慢长大长高的见证。
城中村,总是上演着风云跌宕、幽怨悱恻的悲欢离合。
01
90年代初,城中村是农村女孩的梦中天堂
1990年,虎眼在人民公园对面的一个服装商场打暑期工,老板是一个女的,25、6岁的样子,足足1.75米高,走路带风,长相酷似当时红遍大江南北的毛阿敏。
有天中午,她在店里忙碌,叫虎眼到她家去把刘哥做好的饭给她送来。
到了她家,却让虎眼惊得半天回不过神来!刘哥正在厨房里忙碌,炒菜时,竟要站在一个小板凳上才够得着!看年龄,至少也比女老板大十几岁!
自那以后,虎眼看女老板和刘哥时,总是充满了种种担心。
当然,暑期工是短暂的。那年暑期结束,虎眼再也没有见过女老板和刘哥。30年过去了,不知他们过得好不好?
当时只是从邻店的一个女孩口里得知,女老板来自阆中农村,高中毕业后到绵阳打工,被人介绍给刘哥。刘哥家在南河村四组有一幢自建房,还出钱让她开店当了老板。
女老板和刘哥的婚姻只是90年代初农村女孩嫁到城中村的一个缩影。
那个时候,还没有商品房的概念,机关干部分房都成困难!在城里有一幢房子,坐地收房租的生活,对刚刚走出大山,来城里打工的农村女孩,诱惑力何其大?
据虎眼所知,御营坝有个只有小学毕业,已经三进宫的无业青年,换女朋友就像换衣服一样,耍女朋友是一打一打地耍!最后父母强行给他锁定一个西充女孩。理由是:电大毕业,文化程度最高;最单纯,最勤俭,也最孝顺。
这个西充女孩嫁到御营坝后,让全村人都羡慕不已,村里有待嫁女孩的家庭都来和她们家攀关系,用意十分明显。
02
90年代中后期,城中村住着一批先富起来的人
高楼的背面总有城中村
这个时期,是绵阳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,第一轮城市旧改和新区扩建开始轰轰烈烈地进行,川、陕、云、贵、甘、豫等许多省份的农民都洗脚上田到绵阳城里来淘金。其中有一部分有头脑、有技术、有眼光的人,成了包工头,拉起了建筑队,成了这座城市先富起来的人。
这部分人的标配就是:房子租在城中村,手提大哥大,驾着个“五羊125”飚得满城拉风。
当时,在厂里打工得住几十个人的集体宿舍,建筑工人都睡简陋的工棚。能在城中村租房子住的只有三种人:建筑老板、大公司的高管和出入在高档会所的女孩。
那个时候,城中村的生意最好做。卖乡米的满村吆喝,开出租车的总会在每个城中村的巷口刹一脚,东瞧瞧西望望。人力三轮车夫们直接在每个巷道把铃子按得叮当响,往往就有一两个打扮得花枝招展,扭着水蛇般的腰姿,捏腔捏调地喊一声:“三——轮——!”
当三轮车夫们“吱”的一声刹到他们面前时,她们就把屁股一撅坐上车,颠儿颠儿地去了赚钱的地方。
那个时候,绵阳的房地产正处于起步阶段,买房意识在观念上的培育期。城中村不仅是富人区,同时也让相关行业赚得盆盈钵满。比如一辆人力三轮车,可以卖到二三万元!
那个时候的二三万元是个什么概念?可以在城里买套80平米左右的房子,可以在绵阳的郊区修一幢楼!三轮车本不值钱,但是三轮车的经营权非常值钱!
03
00年代,城市烟火气最浓,尽在城中村
这个时候,绵阳房地产进入上升通道。引领者就是住在城中村这部分先富起来的人。当他们走出城中村购房的时候,以前住集体大宿舍,住工棚的建筑工人,小商贩、发廊女等中低收入人群,有了几年的原始积累,开始走向城中村。
城中村成为绵阳人气最旺、烟火气息最浓的区域。除了收租,许多房东还开家庭旅馆、家庭麻将馆,他们已经不屑于上班领工资了。包租公、包租婆成为他们的代名词。
城中村的房主,有钱的把房子加宽加高,没钱的就见缝插针搭建偏房。城中村的违规建房、乱搭乱建,此起彼伏。你加一点,我占一点,城中村越长越高,巷道越来越窄,地段越好的城中村,“握手楼”、“接吻楼”越多,居住环境越差,安全隐患越大。
由于什么人都可以挤进城中村,城中村也就成为社会综合治理的重点和难点。许多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和刑事案件,都与城中村有关。当人们一提到城中村,总是与“三教九流”、“鱼龙混杂”联系起来。
不可否认的是,城中村是从村民变市民的中转站,奋斗者的青春驿站,为许多打工者点燃了梦想和希望。
04
10年代,城中村拆迁难、高离婚率显现
每一个城中村在初建时,都是在为更重要的市政建设让路。但10年、20年后,它们都会城为城市最耀眼的地段。从提升绵阳城市的能级出发,再次更新城中村,就十分艰难。
最显著的例子就是2010年,如日中天的万达首进绵阳看中南河坝时,其中就涉及到城中村的拆迁。
当时,绵阳商品房均价4000+,密不透风的自建房,拆迁户每平米的要价4800元。万达只有缩小规模,退而求其次选址花园片区。
90年代初,绵阳城乡差距非常大,城乡二元结构突出。初涉城市生活的农村女孩,城中村自然是她们的梦中的天堂。这种现象,一直延伸到00年代初期。
她们大都受过中等教育,嫁到城中村后,吃苦耐劳和奋斗的底色并没有变,并不满足那种坐地收租,打麻将挥霍青春的生活方式,继续走出城中村找事做。
绵阳的发展,为每一个奋斗者构建出越来越多的上升通道。她们与城中村的家庭生活越来越格格不入,特别是与文化程度较低,成天游手好闲的丈夫越来越没有交流的空间,婚姻自然产生了裂痕。
范女士是某媒体的广告部经理,当初,她嫁的是某城中村最穷的一户人家,是她到处借钱把前夫家的房子从二楼加到五楼。前夫的好吃懒做、遢邋,没有责任心,她都能忍受,但最不该的是,他还把外面的小姐带回家里,逼得她毅然决然选择离婚。
离婚的条件不但净身出户。尽管那时,她只是商场里的营业员,每月拿500多元的工资。
如今的她,在某高档小区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。忆往昔,她感慨不已:选择配偶,三观吻合最重要;改变命运没有捷径,唯有奋斗才最真实!
05
20年代,老旧城中村成扶贫对象
虎眼将2000年以前建的城中村称为“老旧城中村”。
在这里的租客,2008年以后,有的买了商品房,有的在城乡结合部新规划的居民点买了宅基地修了房。
新区的居民点,兼具新农村和城中村的特点,如今已发展成为新兴的城中村,房主成为新时代的房东。
2008年后走出城中村买商品房的这部分人,许多已经有了二套房三套房,从租房、安居到舒居的完美跨越。
老旧城中村的房东,有的为了提升居住品质,到新区购买了商品房,把城中村的房子纯粹变成了出租屋;有的则借5.12大地震后的灾后重建之机,将旧房原地拆迁重建,城中村的生意,开始慢慢卷起来。
但更多的房主,还守着老屋与租客杂居在一起。他们不明白:这世道怎么了?以前居自己房子住的乡下人,一个个变成了这座城市真正的新贵,而他们,却依然住在越来越破旧,越来越狭窄,越来越昏暗的城中村里。
绵阳整体进入舒居时代,老旧城中村,空置率越来越高,物价在涨,租金稳中见跌。这部分城中村,成为了真正的贫民区。
这里的适婚青年,如果不到外面去购一套商品房,处对象就非常被动,与他们的父辈相比,真是天壤之别。
而且,舒居时代,也是居住的圈层时代,挨着城中村的楼盘,很难有议价空间;新开发的楼盘,如果所处的区域有口碑不好的城中村,宣传时总是回避地域名称。
比如,今年绵阳城中和城北有两个在建在售楼盘,打死不承认自己是XX坝和XX坝的!城中的说自己在安昌江岸,城北的说自己在小岛片区。
所幸的是,政府并没有抛弃城中村,扶贫的重点,旧城改造,总是放在老旧的城中村。
涪江奔流,日月经天。绵阳的发展生生不息,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无止境。货币安置、统建房,成为城市更新的最佳选择。城中村建设,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。
原有的城中村,随着社会治理隐患、房屋安全隐患的加大,空置率越来越高,最终会成为城市遗弃的对象。届时,城中村的全面拆建更新,将水到渠成。
最后,打个总结——
90年代,绵阳城中村是农村女孩的天堂,这座城市先富起来的人聚集地;现在,城中村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贫民区,社会治理的难点和政府扶访问苦的对象!说明了什么道理?哪怕你起点再高,只要不奋斗,就会被时代的车轮碾压和抛弃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jiafeno.com/585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