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者的需求是什么?媒体的业务端需要什么样的机制?怎样推进机制?希望技术怎么赋能?在9月27日下午举行的“2020中国网络媒体论坛”技术论坛上,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、社长裘新分享了《技术如何加快媒体深度融合发展》,带领大家一起领略中国传媒产业的智能化轨迹。
裘新谈到,在融媒体阶段,内容是主体,技术是服务、是辅助功能。2014年国家媒体融合正式启动,到现在已有6年时间。缺乏平台级项目、没有社交媒体项目、没有商业模式,这些表象的背后是跟技术是有关系的。对下游而言,找到新的应用场景就有机会占领互联网的新高地。
在智能媒体阶段,人工智能、5G这些技术出来以后,第一阶段是内容在前面、技术拖着内容走,第二阶段就是技术引领内容、技术引导内容。
上海报业集团是一个媒体集团,技术不是强项,集团内文科生居多,码农、技术男在媒体集团里不是主力。然而,并非每一个先进技术都是集团需要的,不能无限制的追求每一个很时髦的机制。
目前,有六方面的技术应用可以对媒体产生深刻的影响。这一轮技术创新包括六大技术,它们是5G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、区块链、人工智能。
在此基础上,一批运营场景成为了实践当中最有可能得到率先应用的场景。它们是智能融媒体的中心、自媒体的平台、机器新闻、机器翻译、智能金融数据平台、政务新媒体平台、新闻内容可视化与视频化、AR和VR、用户平台与智能分发系统、新媒体标签系统、智能审核、内容智能审核、认证、分发交易平台、国际传播平台、沉浸式新闻、区块链版权、纸媒有“声”化、虚拟主播交付、智能营销、内容的新触达以及舆情的监控和传播。
今天,大多数媒体已经构建了全媒体格局,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?裘新认为,第一阶段技术服务内容,第二阶段是技术引领内容,第三阶段是技术生产内容。
专家、学者、运营商、厂商都在讲技术、讲场景,但是本质上来讲,任何一个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当中的应用,归根到底都是从标准化到非标准化、非标准化到标准化。标准化是指不会引起数据偏差的数据,非标准化就是数据交换过程中容易引发数据精度发生偏差的数据。标准到非标准是指,上市公司的年报、数据这些都是标准化的东西,但是每一个受众的需求是不一样的,相信人工智能的技术能够解决个性化信息精准匹配的问题。
而在非标准到标准的过程中,以上市公司为例,每一个上市公司在东方财务网里面有无数的数据包。在无数的碎片化数据当中,技术可以做到为网上无数非标准的信息找到一个信息的逻辑,能够找到所有的碎片。
裘新认为,标准到非标准、非标准到标准是非常本质的东西。在财政、金融数据、上市公司领域,集团旗下有界面财联社,会建立一个非标准的数据库,提供各种各样的产品。
媒体集团对技术是什么样的看法?总的来讲,一是不追。不是不追踪,而是不追星。二是不玩。第一线工程师对最新的技术有着孩童般的好奇,但是不能用玩的心态。三是不能虚。自媒体都在虚拟的空间,但是打造智慧媒体来不得虚,还是要把传播的实际效果作为检验的标准。
来源:周到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jiafeno.com/2055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