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年春节,奔奔回河南老家过年。他和老同学们一年也难见一面,趁着这个机会赶紧聚了一波。
席间,大家互相打听对方近况。轮到奔奔,一个同学问起他的工作。奔奔说在做新媒体。
“具体一点,到底干啥呢?”同学追问。
“你关注过奔波儿灞与灞波儿奔吗?”奔奔反问。
“正关注呢,这号好火的!”
奔奔微微一笑:“这是我做的。”老同学惊讶的表情,让奔奔觉得很有成就感。
回到2013年,大概谁也不会想到,一个搬砖的少年会有坐拥495万微博粉丝、329万微信粉丝的一天。
这一路,他是如何走过来的呢?
搬砖太累,北漂意外转行做运营
正午,烈日当空。头戴黄色安全帽的少年呼吸急促;汗,湿了脸庞,湿了衣襟。他的周围是一摞摞整齐摆放的砖,稍远的地方,是大批需要搬运的砖,和同样状态或年轻或年长的工人。
这样的日子,奔奔在湖北、内蒙古过了三个多月。“体力活太累,我又太懒”,他选择回家再想出路。
看多了北漂的神话,奔奔也想到这座城市搏一把。他问父亲要了1500元,随即买好赴京车票,没犹豫地离开了家。
2013年7月,迷茫的奔奔蹲在出租房内投出了一封封简历,想找个客服的职位,“一开始眼界挺狭窄的,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”。一连数日,工作尚未着落,他的钱所剩无几。
就在奔奔萌生退意的时候,大禹网络CEO旷峰看到了他的简历,认为他是做运营的好苗子。打动旷峰的,是奔奔在百度贴吧写文章、同吧友组织线上活动的经历。
运营公司旗下微博一段时间后,奔奔想呈现自己的点子,自己做个大号——粉丝200万那种。“我很享受一呼百应的成就感。”
彼时,微博上搞笑段子流行。喜欢看段子的奔奔想在搞笑领域另辟蹊径。他决定从形式入手,与他人区别开。用伪聊天记录对话体呈现段子的想法渐渐形成。
?早期奔波儿灞与灞波儿奔的对话体段子
那对话双方用什么形象呢?奔奔的脑海中浮现了两只鱼精——乱石山碧波潭中的奔波儿灞与灞波儿奔。小时候看《西游记》,除了孙悟空等主角,他对这两只只出现一集的鱼精念念不忘,因为名字实在是太搞笑了。
而且在奔奔心中,两只鱼精自带人设:奔波儿灞是机智而又贱兮兮的万事通,灞波儿奔则是呆萌蠢的好奇宝宝。这种人设,也方便粉丝记忆。
不断迭代形式,消除粉丝审美疲劳
2013年10月,奔波儿灞与灞波儿奔(以下简称“奔波”)正式亮相于微博,每天更新3~5条搞笑聊天记录。很快,“奔波”就有了首批粉丝,反馈还很积极。“奔波儿灞和灞波儿奔的性格对比比较鲜明,再加上整个号的内容整体调性贱兮兮的,网友们也都好这口。”
粉丝的反应让奔奔很兴奋,他只能更“打鸡血”一般地输出令人发笑的内容。每天,他都能看上1000个笑话、段子——即便这1000个中或许只有3个能用。在他看来,选题单单依靠“搞笑”这个关键词是不够的,“我们的粉丝大部分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,所以在选题上也会涉及一些男女情感的段子,比如情侣吵架、虐狗之类”。
对内容把控更严格的情况下,11月起, “奔波”每一天都会多上1万多粉丝。涨势之猛,一是源于口碑传播,二是新浪官方在新手引导中导流的缘故。到了2014年6月,获得200万粉丝的目标达成,奔奔想,那就要做到500万。
?奔波儿灞与灞波儿奔的微博
公司对“奔波”的投入也渐渐加码。2014年年初,为避免出现版权问题,公司游戏部门美术大大为两只鱼精试设计了2D版人物形象,替换下此前所用的电视剧截图;后来又找了漫画师,优化并做出3D版。
然而,一帆风顺的状态只持续了一年。一年后,粉丝的留言渐露不满:“你越来越不好笑了。”奔奔意识到,对话体已经开始让粉丝审美疲劳了。
奔奔只能带着团队继续开发新的内容载体,在主推奔波儿灞和灞波儿奔这两个人物的基础上,寻找新的呈现形式。
起初,奔奔招募Flash团队尝试做动画,在动画中讲段子。结果却是不温不火,没激起大的水花。后又组建3D团队,做两三分钟的搞笑短片,收效依然甚微。复盘这段努力,奔奔觉得这都是“换汤不换药”。
好在积累的Flash和3D技术,让团队很快做出新的内容——配以空耳的3D舞蹈视频。空耳赋予歌词相似读音下恶搞出的含义,舞蹈则依旧是二位主角出场。视频推出,微博上传播很广。但在奔奔看来,这也非长久之计,“很容易审美疲劳,可持续性不强”。
直到今年,团队推出“奔波头条”,结合新闻与娱乐,追热点的同时传播观点,“容易引起共鸣”,奔奔对这种形式才算比较满意。
做内容领域的一株常青树
除了把控内容,在运营上,奔奔也有自己的想法。
早在上线“奔波”微博时,奔奔便注册了同名微信公众号。彼时,公号上并没有推送,“只是为了名字别被他人占用”。
然而2014年年初,奔奔鬼使神差地打开公号后台,发现每天都会涨400~500个粉丝。他很震惊,一个没有一点内容的公号也能这么涨粉!看到这个势头,他决定开始打理微信公众号,向微博之外的战场发起冲锋。
更了一个月,奔奔发现微博与微信粉丝存在很大区别——笑点不同,“微博粉丝觉得好笑,微信粉丝不一定喜欢,点击量也不一定高”。为更好获取用户,奔奔开始“区别对待”:微信头条依然是微博相同的对话体内容,后几条文章则做些不一样的、日常的选题。
微信群、QQ群、微社区也是一个不落,稳稳地圈住一批死忠粉。虽然团队没调动粉丝“搞事情”,但每个群的活跃度并不低,粉丝中会诞生一个类似小范围的KOL,承担起维护社群的作用。
目前,“奔波”在微博上已有495万粉丝,微信公众号粉丝329万。近半年,奔奔同很多内容创业者一样,也明显感到涨粉趋势渐缓、愈显疲态。但他认为这个行业并不会越来越衰,而只是阵地的转移。
在这个看法下,奔奔想把“奔波”打造成内容产业中的一株常青树的想法,似乎也没那么难以实现了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jiafeno.com/1913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