粉丝群头像照片?互粉群头像?

“我是江苏人。”刚一落座,85后网红博主叨叨傅的一句自我介绍,让人出戏。

从2020年开始,叨叨傅在网络上更新短视频,主要内容是一人分饰多角,拟人化扮演长三角不同城市之间的“对话”,用调侃来展现长三角的城市关系,两年涨粉超过一百五十万。在他的这些短视频中,一个重要的“梗”,就是“散装”江苏——江苏人在自我介绍时不说自己是江苏人,而是直接报出自己所在的市名,甚至乡镇名,这些被他夸张演绎为江苏人刻在骨子里的坚持。

这个被叨叨傅调侃了无数遍的“梗”,如今被他自己打破了,但如此自我介绍,显然是叨叨傅提前设计过的。“不要写我具体是江苏哪里人,你知道吧。”叨叨傅挑了一下眉,“否则其他人会怀疑我的视角有问题,会说一个某某地方的人,怎么能吐槽南京、苏州……”我重重地点了下头,心领神会。

眼前的叨叨傅,套着一件深色外套,下着黑裤黑鞋,泯然众人。这和他在视频中的形象完全不一样。在视频中,他时而着深色中装、戴金丝边眼镜,时而套花衬衫,戴大金链子……不同的服装,代表着不同的城市个性,或深沉内敛,或张扬外露。

镜头之外,这些夸张的形象和叨叨傅没什么关系,他递来一张白底黑字的名片,显示着他的另一个身份——某央企北京指挥部经济计划部部长。这份工作需要经常和各委办局打交道,低调的深色外套就是他的“工作服”。

“搁这儿没人能认出我,我是一个完全的圈外人。”在北京生活了十年,叨叨傅多少带了些北方口音。这种口音让我们的谈话更有了一种微妙的错乱感,我们坐在距离长三角千里之外的咖啡店里,但句句离不开长三角。

粉丝群头像照片?互粉群头像?

叨叨傅

苏南苏北

现在在网上能找到的叨叨傅更新的第一条短视频名字,叫“DR.傅吐槽秀第一集”。当时,叨叨傅还在使用他的上一个网名“DR.傅”,视频的形式很简单,叨叨傅面对镜头谈论一个话题——“苏中”真的存在吗?他的语速飞快,声音高亢,但风格还不够成熟。口播时,他的眼睛不断往右瞥,应该是在看稿子,手指在镜头前无意识地乱晃,暴露出他的局促和紧张。好在,话题内容里的戏谑和无厘头,弥补了这些技术上的缺陷,甚至能让人依稀感受到几分周星驰电影里的起伏节奏。

这条短视频的制作起因,是2020年初的疫情,江苏十三座城市全力驰援湖北,让很多人意识到,虽然网络上常有人调侃江苏“散装”,但江苏“散是满天星,聚是苏大强”。当时,叨叨傅正居家办公,跟着热点在抖音上发布了一条一分钟左右的口播,没想到点赞数很快超过一万。这条视频也给他打开了一扇“新世界”的大门——大家都爱看这类谈论地域文化的视频。自此,叨叨傅在这条道上一路狂奔,把网名DR.傅改为让网友更能接受的“叨叨傅”,并拍摄了“苏村风云”等一系列有强烈风格的短视频,很快,他跻身成为一名网红视频创作者。

“我只能说,我是苏北人,来自‘苏北五虎’之一。”说话间,叨叨傅再次明确了关于自己身份的表述。网络上,很多人喜欢用“苏北五虎”指代徐州宿迁连云港盐城淮安等5个苏北重要城市。

谈到苏北,就不能不让人想起苏北和苏南之间那种复杂的关系,在舆论场上,关于苏北和苏南的讨论不断,而苏北因为曾经的经济劣势,多多少少处于某种尴尬位置。关于这一点,作为苏北人的叨叨傅有过亲身感受。

在另一条“90年代苏北人去到苏南是什么体验”的短视频中,叨叨傅谈到小时候被奶奶带去镇江姨奶奶家的一段经历。“我的姨奶奶总是问,这个吃过没有,这个见过没有,这个玩过没有。我心想,也是搞笑,当然没有!那个时候,我们苏北能有什么?”在这段口播中,叨叨傅讲述了自己遭受的地域歧视,但一个反转,用戏谑、自嘲来消解了这种攻击性。这是他惯常使用的一个套路,这种消解让观众不会觉得受到很大的冒犯,反而容易在情绪共鸣后有了更深一层的思考。

关于这一点,叨叨傅颇为得意。他说,至今让他印象最深的一条评论是,“难得在地域博主的评论下面没有看到‘地域喷’。”“这是因为我站在一个极其客观的位置,以诙谐幽默的方式,去传递地方的文化和特色。”叨叨傅给出他的解释。

能站在“极其客观的位置”可能是因为叨叨傅的家庭背景。据叨叨傅描述,他的奶奶出生于镇江的大户人家,抗日战争期间家道中落,逃难到东北,认识了同样从江苏来的爷爷,之后叨叨傅的爸爸在东北出生长大,直到20多岁时才跟着爷爷奶奶一起从东北回到苏北老家生活。“在家里,我奶奶说的是镇江话,我爸说的是东北话,我妈讲的是苏北话。”叨叨傅顿了一下,下了一个判断,“所以,其实我对苏北苏南话题没那么敏感。”

小时候,叨叨傅很少去苏南,关于苏南的印象主要来自镇江的亲戚家,那时,叨叨傅的兜里只有几颗玻璃球,但姨奶奶家小孙子已经有了玩具小车,这让他非常羡慕,记到现在。再细想,似乎除了这些,他再感觉不到苏南苏北之间的差异。长大后,叨叨傅走出江苏,去武汉读书,在北京就业,对这一话题的印象日渐模糊。再一次面对这个话题,是他来自东北的老婆问他,为什么以前她在江苏工作的时候,来自不同地域的同事总是背后互相说坏话。

相比他的老婆,叨叨傅对于这个话题更为钝感。“其实我对于江苏的看法,都是小时候留下的印象,现在肯定要与时俱进,看看大家都有什么新的看法。”为了不断汲取新的想法,他建了大大小小的粉丝群,群里大家聊得热火朝天:苏州没有机场,南京外号是“徽京”,安徽的马鞍山滁州被划进了南京都市圈……这些话题触动了他的创作灵感,也让他身在北京,思想却犹如置身在长三角地界。

“但我觉得这些年大家对苏南苏北的看法,变化不大。”叨叨傅边说边哈哈大笑,又是一个反转。

戏剧天赋

高考之后,叨叨傅和同学进行了一场毕业旅游,走出苏北,前往苏州和上海。相比一路上景点、地标带来的冲击感,叨叨傅对于电影的印象更深。“在上海,我看了人生中第一部商业电影赤壁》,自己买票看的,和我在老家电影院看的包场电影完全不一样。”谈起电影和表演,叨叨傅刹不住车。

小时候,叨叨傅是那种有表演天赋的孩子,经常出现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演出活动中,小学三年级他就已经开始有模有样的演原创小品《擦皮鞋》;初中时,他根据当年火爆的节目《超级女声》,创作了小品《快乐男声》,那时候他还不知道紧接着就会有一档同名的选秀节目即将出炉;到了高中,学校晚会单独给他留下半小时的表演时间,直到高三,老师还让他指导学弟学妹们排演节目。

这种表演兴趣和天赋并没有强大到直接扭转叨叨傅的人生,但影响浸润在一点一滴中。在中南民族大学读书时,他学的是自动化专业。大学四年,他在学校话剧社做导演,导演过阿加莎的《无人生还》、黄盈的《未完待续》等话剧。“你搜一下月亮化石剧团,对对,我们这个学生话剧社还挺有名的。”叨叨傅指导我在网上搜索更多的资料。

我们坐的位子紧邻着一扇落地窗,天色渐暗,手机忽明忽暗的光反射在叨叨傅脸上,让他的眼眸里也闪着光。“纯粹是天赋,我没有参加过什么科班训练,但我可以把一部戏弄得特别好,这方面还是有一定自信的。”叨叨傅说。

这种自信感一直延展到现在的短视频创作中。“有的时候特别想创作,别人的一句话,就能写出一个文章,一上午能写七八个段子。”在刚试水短视频的时候,叨叨傅感觉自己创意迭出,从中外经典影片的桥段中,他找到了讲述江苏乃至长三角故事的一个“秘诀”,当“紫金南”(南京)“慕容苏”(苏州)等一众城市带着外号,如同武林高手一般一一登场,煞有其事开演《苏村风云》时,观众们往往被逗得前仰后合。

短视频的火爆降低了视频创作的门槛,内容制作进入“全民创作”时代。“晚上回家后,我就变成了蝙蝠侠。”叨叨傅这样形容自己。白天,他在公司上班,晚上回家后,他换上自己从网上淘来的几件“戏服”,打开手机摄像头,就着卫生间镜子上的灯带,不断切换角色,一个人演出了一台戏。到现在,叨叨傅还不会使用电脑剪辑视频,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创作,简单的视频制作,他可以在手机上完成,复杂的,他交给朋友帮忙处理。通常在人生选择中做出保守决策的叨叨傅甚至有了一个想法:如果能拉来五百万元投资,就能做出一部大电影。

“我在等一个契机。”叨叨傅低着头,似乎已经暗下决心。

迷茫之后

在微信视频号上,叨叨傅的自我介绍直白又自信:你是长三角的,关注我就完了。然而,现在自信的叨叨傅正陷入迷茫。

不可否认,短视频的创作已经给叨叨傅带来了多方面的红利。每个月,他依靠广告费和文创开发,就能获得一笔较为可观的稳定收入。一些电视节目也邀请他作为嘉宾,这些节目希望叨叨傅能带来流量,反过来,节目也给叨叨傅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。但是,一个网红博主的更新频率至少每周三次,做了这么多期之后,那些被反复调侃的老梗还能常用常新吗?《苏村风云》已经断更很久,之后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呢?

此前,一档财经节目邀请叨叨傅和几位专家参与都市圈话题的讨论,这与他的短视频内容正好契合,但在节目录制现场,叨叨傅却屡屡走神。“他们讲的云里雾里,有时候我真的听不懂。”叨叨傅皱起了眉,他不明白,“为什么在预演时,这些专家讲自己在长三角的生活故事时,讲得很好,但开录后,他们就开始甩各种专用名词?”在录制时,叨叨傅能感觉到主持人不断地提问自己,试图让他多发表观点,叨叨傅也努力了几次,但最终放弃。等录制结束时,叨叨傅的老婆问他:“到后面一部分你是不是在放空?”“我就是在完全放空。”叨叨傅回答。

复盘那次录制,叨叨傅承认对长三角一体化和都市圈的话题了解地不够深入,但他也有一些困惑:“是不是应该多说一些接地气的话?”

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,地域话题天生自带流量,这也是为何在各大平台,短视频地域博主容易火起来的原因之一,但另一方面,让人喜闻乐见又兼具深度,能体现城市、地域文化的好作品确实不多,除了调侃地域歧视,还有哪一些话题容易引发共鸣呢?

“其实地域歧视这个话题已经过时了,以前城市之间比较闭塞,现在交通如此便利,你生活在上海、苏南、苏北,差别有那么大吗?而且大城市里来自各个地方的人融合在一起,有什么大区别?”叨叨傅连用两个反问,强调自己的观点。

换个角度看,地域歧视话题正因为能够被他不断调侃,正是因为这个话题已经脱敏了,长三角城市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以往的地理分界和行政壁垒,更加融通开放,但在抹掉了这种刻板印象后,城市之间的差异也被渐渐抹平。“以后要从城市特色文化和城市关系上找一些更有趣的梗。”思考良久,叨叨傅给自己定了一个方向。

窗外的天已经完全黑了,我们从咖啡店走出来,陷入沉默。“以后可能再也听不到苏南苏北对骂,说不定还会有些怀念吧。”叨叨傅提出这样一个假设。嬉笑之间,又是一个反转。

栏目主编:孔令君 文字编辑:孔令君 题图来源:图虫 图片编辑:笪曦

来源:作者:陈抒怡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1@foxmail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jiafeno.com/10382.html